标题建议修改为:“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的初心:爱情誓言还是战友承诺?”
内容重新润色如下:
在很多结婚典礼上,我们都会被司仪们的那句“你愿意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吗?”深深打动,新娘含情脉脉的回应“我愿意”,仿佛这一刻,所有的甜蜜与美好都凝聚在了这简短的誓言中。然而,这句我们视为爱情象征的誓言,其背后的意义可能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那样。
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这句话,其实是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·邶风》中的《击鼓》篇。原本,这是一首描述战争的诗,主要展现了士兵们在沙场上的战友情谊,以及他们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回家的无奈。
原句为: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”这是两个士兵在战场上彼此勉励的话语,表达的是:我们是共患难的好兄弟,我们一同发誓,在战场上同生共死,我愿握紧你的手,一同死在战场上。
因此,在浪漫的婚礼上,如果要求新娘和新郎对彼此说:“我们是一辈子的好兄弟,我们要在沙场上同生共死!”这样的浪漫气质恐怕会荡然无存。然而,虽然这句话最初是形容战士友情的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渐渐被后世误用,并逐渐被用来形容爱情的永恒。
其实,类似的情况在古代诗词中并不少见。例如,老师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时,常说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”但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:生命是有限的,知识是无限的,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,必然是失败的。
你有没有对爱人说过这句话?它在你心中,又有着怎样的意义?欢迎留言交流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脉展软件技术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最初的意思是什么?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